9月12日,由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、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、榆林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组织开展的“弘扬生态治理‘三北’精神 创造荒漠化防治新奇迹”主题采访团走进横山区,采访报道该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新成效。
采访榆林市横山区市级臭柏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张鹏金
在这里,能看到一个又一个绿色传奇。其中,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格外引人瞩目。这个示范区位于横山区的最南端,曾是一片荒漠,土地贫瘠,风沙蔽日,人类在此难以生存。然而,通过几代人的努力,这片沙地已经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。
无定河湿地保护区
据了解,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横山区为了防沙治沙,开始积极推行“六位一体”樟子松造林技术。这种技术通过精心选种、合理配置、科学栽种等方式,使樟子松在这里快速生长,并逐渐形成了一片规模庞大的防风固沙林。
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横山区已经成功打造出38万亩樟子松造林保存区。这些樟子松造林区分布在沙区的8个乡镇、68个行政村、4个国营林场。其中,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是最大的一个实施区,涉及雷龙湾镇的5个行政村。
在这个示范区里,人们可以看到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樟子松林。这里的樟子松树高达2米以上,树林密度高,生长稳定,有效地发挥了防风固沙、净化空气的作用。
不仅如此,为了提高樟子松的林分质量,从2013年至2016年,横山区还对这片86万亩的樟子松林实施了抚育措施。通过除草、修枝、定杆等工序,进一步促进了树木的生长。同时,这里的交通设施和水利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新修的生产道路和防火通道为这片森林提供了更好的保护,而新打的水井则满足了这片森林的灌溉需求。
如今,这片曾经的荒漠已经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。樟子松林不仅防风固沙、净化空气,还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。许多农民通过参与森林管理、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等产业,实现了增收致富。
横山区万亩樟子松林
横山区市级臭柏自然保护区,位于横山城区西北部的五十里沙,总面积10000公顷,现有天然臭柏林7641公顷。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,保护区已建立数量众多、类型丰富、功能多样的臭柏自然保护地,在保护生物多样性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作为锁住沙海南移的天然屏障,广阔的无定河湿地生态区位作用尤为显著。陕西省无定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横山区北部的无定河流域,总长度65千米,总面积11500公顷。保护区水域辽阔、水草丰盈,湿地景观随季节变化呈现千姿百态,展现出了一幅塞上江南的美妙画卷。
横山区市级臭柏自然保护区
近年来,横山区按照“北治沙、南治土、科学绿化”总体布局,全力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,全面实施退耕还林、三北防护林建设、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,横山区在防沙治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引起了全国的关注。
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”这是对横山区治沙人坚持不懈精神的最好写照。在横山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,山水林田坝草沙系统治理思路贯穿始终,全区林地面积360万亩、草地面积160万亩,林草效益达到53.8%,谱写了横山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。(记者 许鹏)